4月9日,中國中冶在香港召開2018年年度業績溝通會。公司總裁張孟星,副總裁、總會計師鄒宏英,副總會計師、計劃財務部部長范萬柱,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王靖等出席了溝通會,并與匯豐前海、花旗亞洲、中銀國際、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光大新鴻基、信達國際、香港中財、大公文匯集團等50余位投資機構代表、分析師和媒體人士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溝通會上,公司管理層對投資者、分析師和財經媒體一直以來給予中國中冶的關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并就公司年度經營業績、冶金行業發展、新興產業布局、海外市場開拓以及高技術高質量發展等資本市場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詳實的解答與溝通。
溝通會前后,4月2日至4月12日期間,公司業績路演團隊分赴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拜訪了富國基金、前海開源、華泰柏瑞、惠理基金、鵬華基金、招商基金、中投香港、太平資管、中再資管、大華資管等近40家機構投資者,就公司2018年業績亮點、重點業務布局以及未來業績展望等具體情況與機構投資者展開了一對一的溝通和探討,并誠懇聽取了投資者關于企業改革、資本運作以及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建議與意見。
以往知來,以見知隱。近年來,中國中冶保持戰略定力,練好內功,堅定不移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中尋求業績增長的“確定性”?;仡欉^去的一年,公司新簽合同訂單量增質更優,新簽合同額在連續三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報告期內新簽合同6,657.4億元,同比增長超10%,新簽冶金工程合同額1,111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41%,創公司近10年來新高,彰顯“冶金建設國家隊”實力。2018年,公司經營業績同比大幅提升,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95.3億元,同比增長18.7%;實現營業利潤為98.3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3.7億元,四大主業板塊全部實現盈利。2018年,公司深化改革邁出新步伐,科技創新收獲新成果。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推進區域公司組建,聚焦雄安新區和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加快結構調整,布局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推動業務轉型,著力打造地下綜合管廊、主題公園、環保業務等非鋼優勢品牌業務。中冶焦耐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公司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此殊榮;公司新獲授權專利4,187件,累計有效專利突破2.5萬件,專利總數穩居建筑及金屬資源類企業之首。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中國中冶近年來業績穩中有進、穩中有升,得益于公司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做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戰略定位不動搖,更得益于全體股東和廣大投資者的大力支持。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深化改革、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創造更優異的經營業績回報公司股東和廣大投資者。
領導合影
業績溝通會現場